100人浏览 2024-09-10 10:02:52
荒漠猫(Felis bieti)是猫科猫属的一种哺乳动物。
形态特征:荒漠猫体形较家猫大,尾长,四肢略长,耳端生有一撮短毛。体长610-680毫米,尾长295-310毫米,体重4-8公斤。体背部棕灰或沙黄色,背中线不明显。身上毛长而密,绒毛丰厚。头部与体背颜色一致,上唇黄白色,胡须白色。鼻孔周围和鼻梁棕红色。两眼内角各有一条白纹,额部有三条暗棕色纹。耳背面棕色,边缘棕褐,耳尖生有一撮棕色笔毛,耳内侧毛长丽密,呈棕灰色。眼后和颊部有二横列棕褐色纹。四肢外侧各有4-5条暗棕色横纹。四肢内侧和胸、腹面淡沙黄色。尾末梢部有5个黑色半环,尖部黑色。荒漠猫比兔狲头骨粗实,吻部短宽,鼻骨后部也较宽,颧弓粗而宽,额骨略隆起,后部平。听泡凸圆,很显著,胸室大而近圆形,矢状脊短,人字脊显著。牙齿构造基本似虎、豹的牙齿。上门齿成一横列,采齿发达,裂齿尖锐。
生活习性:荒漠猫生活有规律,晨昏夜间活动,白天休息。性孤僻,除交配期(1—3月)外,营独居生活。 荒漠猫主要以鼠类、鼠兔、旱獭、鸟类等为食,所以活动区域与这些动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在高山裸岩地带和阴坡的云杉林中,由于植物贫乏,啮齿类数量稀少,所以就没有它的踪迹。而在柏木疏林和高山灌丛一带,由于食物和隐蔽条件良好,啮齿动物数量多,它的活动痕迹,如足迹、脱落的毛团、食物残骸和粪便等,也就很常见。春季地表尚未完全解冻时,它依靠灵敏的视觉、嗅觉和听觉,用前爪在高原鼢鼠的洞道上方将表土拨开,待高原鼢鼠出来封堵洞口时将其捕获。对于在地面活动的鼠类,它一般在都能就地捕获。夏季是荒漠猫的繁殖、哺乳季节,这时大量的鼠类幼仔也开始独立生活,在地面上活动频繁,恰好为荒漠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有利于哺育幼仔,所以在这时期荒漠猫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小,而且很固定。秋季各种鼠类相继侵入农村田野中自然干燥的麦垛附近,有的从地下挖掘洞道一直延伸至麦捆下面,将麦穗和麦茎拉入洞道,此时荒漠猫也尾随鼠类而来,夜间在麦捆周围活动频繁。冬季气温低,荒漠猫就在夜间到悬崖边上去捕食雀类、鸡类等中、小型鸟类,但过深的积雪常常影响鼠类的活动,造成荒漠猫食物短缺,有时被迫迁移到居民区附近活动,盗食家禽。
栖息环境:栖息在海拔2800-4000米的黄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草甸、山地针叶林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也在雪地上活动。
1、给猫咪足够的适应时间把猫咪接回家后,这里对猫咪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你可以把猫咪带到它的新房子。现在你的家庭成员们可能都会想马上见到它,但是你应该阻止这种行为的发生,这可能会吓到它的!为了让猫咪更快熟悉新的环境,请不要强迫它跟你玩耍,不要限制它的自由,给它足够的时间来熟悉环境和新主人,与猫咪
越来越多朋友加入养猫的队列中,资深铲屎官总结了一份养猫指南,供大家参考~接奶猫回家的当天,要第一时间带它熟悉猫砂盆的位置。如果因为刚换环境害怕乱拉乱尿,千万不要大声训斥它,把擦过尿液的纸巾扔进猫砂盆,再把猫猫放进去即可。小猫熟悉环境的阶段会先找个地方藏起来,例如沙发桌子底下等较隐蔽的地方,慢慢和它们
猫咪刚到家的表现猫咪刚到家需要一个适应期,会出现夜间叫唤,躲在角落不出来,偶尔随地大小便,甚至出现绝食等情况,请铲屎官给予耐心,猫咪此时缺乏安全感,做了坏事不要责怪,以免猫咪对铲屎官产生戒备心理。 用包容心对待猫咪,为以后亲密关系打下基础。 猫咪刚到家的几大表现: 躲在角落想吃又不敢吃东西。躲在角
今天给各位新手铲屎官准备了一份比较全面的养猫指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各位家长预订或者领养猫咪,在猫咪到来之前需要对养猫、准备猫咪生活必需品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猫前的准备:保持家中干净整洁,最好选择比较通风的位置预备给猫咪做个固定的窝窝,独居住宅注意庭院门宠物猫属于家养猫不适合野外放养,即使田园猫宠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想拥有一只萌萌嗒喵星人光是想象一下忙碌一天回到家中一边揉猫一边听TA满足的呼噜声就被萌得一脸血,整颗心都化了什么疲劳烦恼简直一扫而空呀那么,想要养一只新的猫咪我该从哪里开始呢?!很多猫友会选择从猫贩或宠物店预定小猫。太小离开猫妈妈会有健康隐患:幼猫本身抵抗力就弱,而且要每天定时喂食,